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共同骑向美好明天

83岁博士一年卖近23万台自行车卖出一个IPO

最新动态 分类>>

83岁博士一年卖近23万台自行车卖出一个IPO

2025-08-06 22:05:5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或将花落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行科工”)。

  近日,大行科工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不久前获得中国证监会IPO备案。

  这家企业由83岁高龄的韩德玮物理学博士掌舵,招股书中称其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历经四十余年在折叠自行车领域的深耕,韩德玮带领的大行科工已成为折叠自行车的头部企业,如今也迎来拥抱资本市场的关键时刻。

  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零售量、零售额计,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6.3%和36.5%。受益于户外体育运动的盛行,大行科工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和年内利润均实现正增长,成为骑行领域的中国制造升级缩影。

  当前,国际骑行高端品牌面临“骑行热”渐褪、业绩受挫的市场现状,伴随骑行赛道追求功能性和高价值的逐步提升,在自行车领域,不仅有信隆健康002105)(002105.SZ)、久祺股份300994)(300994.SZ)等国内上市公司入局,也有喜德盛、富士达等企业的加入,开启全新的国产自行车制造样本。

  而当大行科工将折叠自行车“骑”到上市门前时,接下来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高附加值产品迭代,走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的发展故事仍值得关注。 企业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研发及产品开发实力,丰富产品组合,加强整合供应链,优化智能制造,以此加速业务发展,以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领军企业。

  1982年,大行(Dahon)品牌在加州创立,辞职全身心投入自行车研发的物理学博士韩德玮成功造出第一辆大行折叠自行车。这款自行车采用航空铝合金车架,折叠后体积仅相当于普通自行车的三分之一,首年销量突破6000辆。

  尝到折叠自行车带来的甜头后,1997年,韩德玮来到广东建立生产基地,此后将中国总部迁往深圳,成立大行科工前身大行科技,而后专注于折叠技术的迭代。

  尽管随后的国内自行车市场逐步被摩托车、电动助力车等替代,但自行车的场景已延伸至运动、通勤等领域,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新材料自行车等依次出现。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大行科工,在折叠自行车领域摸爬滚打40余年,已经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折叠自行车企业。

  根据招股书,以2024年零售量计算,大行科工凭借22.64万辆的成绩在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上份额达6.2%,排名第一。在国内市场上,大行品牌零售量市场份额达26.3%,具备行业龙头地位。

  销量和业绩也显著提升。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其销量分别为14.90万辆、15.69万辆和22.95万辆,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00亿元和4.51亿元,实现净利润3143.4万元、3485.0万元和5229.9万元。

  从招股书上看,今年企业的业绩依旧延续。前4个月,大行科工销量为9.34万辆,同比增长46.5%,营收达1.85亿元,同比增长46.91%,实现净利润2152.8万元,同比增长69.11%。

  目前大行科工的产品手册已有70余款车型,掌握DFS折叠技术、马甲线技术与超级下管技术等核心技术,涵盖城市通勤类、时尚个性类、户外探索类、竞速类及实用类等车型,价格从几百块到上万元不等。

  从招股书上看,大行科工超九成以上的收入源于自行车的销售。其中售价在2500—5000元/辆的中端自行车产品是大行科工的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中端产品的销售量144209辆,占公司销售总量的62.83%。从2022年—2024年,中端产品营业收入从1.2亿元增至3.07亿元,收入占比从50.6%升至69.5%。

  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户外运动需求激增,城市白领与中产间掀起“骑行热”,对自行车的功能性与专业性要求逐步提升。而折叠自行车小巧便利,在轻量化材料的进步、紧密的折叠技能和坚固的设计助力下,既能够保持与传统自行车的性能,还提高了便捷性,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灼识咨询统计,随着折叠技能、结构设计和材料不断创新,折叠自行车将会拥有更高的性能和舒适性,适合城市上班族、自行车爱好者及专业自行车骑手使用。按零售量计,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9年达到5.2百万辆,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3%。

  当前,大行科工的产品已拓展至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大行科工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企业的产品已在28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东南亚、美国和欧洲仅占整体销售的相对较小部分,计划将持续扩大在东南亚和欧洲的业务,观察增长机会,设立地方据点和配置销售人员,以直接向海外市场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尽管户外运动需求激增带来行业快速增长,但市场已开始出现热浪退潮现象,一方面是厂商和经销商的库存积压,另一方面是二手平台的大量低价出清。

  不仅是闲鱼上崔克、Brompton、捷安特等品牌的高端车型打出4.2折、5.8折的价格,小红书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关于“退坑骑行高端装备”的帖子。

  受到冲击较大的是国际高端品牌市场的相关厂商。旗下拥有Raleigh、Lapierre、Ghost等品牌的荷兰Accell集团2024年亏损3.25亿英镑,正优先使库存水平正常化;英国“中产折叠车”品牌小布(Brompton)在2024财年,利润降至仅4602英镑,跌幅超过99%;日本零部件巨头禧玛诺自行车部门2024年的净销售额下降5.2%。

  尽管国际高端品牌市场的大量出清带来骑行热稍纵即逝的苗头,但当市场回归理性时,对于追求技术进步和性价比的国产品牌来说正是突围机遇。

  作为折叠自行车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大行科工在招股书上的亮眼业绩正是当下中国制造升级的缩影。

  目前,中国自行车赛道不仅有信隆健康(002105.SZ)、久祺股份(300994.SZ)、上海凤凰600679)(600679.SH)等国内上市公司布局,也有喜德盛、富士达等企业开启全新的自行车制造样本,更有大疆等企业跨界入局。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和品牌树立,重塑国产自行车的印象进化。

  信隆健康总部在深圳,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厂商,在中国华南、华北均设有自行车生产基地,拥有冷热锻造工艺、压铸技术、CNC加工、3D锻造等技术,以及高度自动化生产设备及高自制率。

  总部同样在深圳的企业喜德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厂家之一,年产能超过500万辆,拥有超过200项专利,计划在五年内实现碳纤维产品的机械化生产,以逐步降低高阶骑行的制造成本。

  大疆(DJI)则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了首批电动自行车产品,核心是大疆自主研发的 Avinox 驱动系统,即便在最轻配置下,整车重量也仅为19.2kg,起售价为7499美元,直接对标博世(Bosch)、禧玛诺(Shimano)、博泽(Brose)等行业巨头。

  大行科工也在顺势切入电动助力车赛道,推出轻量化折叠电助力自行车K-ONE,采用250W高速轮毂电机,搭配中轴力矩传感器,能实时感应踩踏力矩和踏频,产生与踩踏功率成比例的电助力功率。

  招股书显示,除折叠自行车外,大行科工计划扩大产品组合,进军电助力自行车及其他产品类别,同时加大投资电助力自行车技术,以发展全面的电助力折叠自行车产品线,满足更广泛的出行需求。

  销量增多和产品拓展需要产能的支持,但大行科工也在解决自身产能难题。企业在惠州设置1.4万平方米、130名生产人员的工厂,但该工厂年产能仅有约10万辆,远低于年销量,2022-2024年惠州工厂产能利用率为105.5%、93.0%和103.9%,处于饱和状态。

  招股书显示,为满足不同增长的产品需求,大行科工将专注整合供应商和推进智能制造,计划在惠州建立一个新的生产设施,在新设施内配备先进的技术,包括自动化焊接设备等,初步年产能预计约为20万辆,计划在2027年第一季度开始投入运营。

  在中国制造逐渐崛起的背景下,在自行车这一细分赛道上,大行科工如何保持业绩稳步增长,走好“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的故事仍值得期待。九游体育官方平台九游体育官方平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