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共同骑向美好明天

大行科工冲刺IPO:自行车制造商借力上山

骑行常识 分类>>

大行科工冲刺IPO:自行车制造商借力上山

2025-08-15 02:12: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83岁高龄能干什么?是在家打打太极、颐养天年,还是白发苍苍、成天往医院跑,

  日前,大行科工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港股融资15亿港元,将用于扩大产能、电动化研发等方面。如果此次大行科工能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那么其创始人韩德玮将是IPO敲锣年龄最大的创始人之一。

  惊叹老爷子83岁高龄精神十足、勇闯港交所之余,我们也不由得心生感叹,大行科工的成功既有一个理工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更得益于中产骑行文化的盛行——是一个时尚浪潮将一家自行车品牌送上了港股IPO。

  1982年,在休斯飞机公司做科研的韩德玮放弃了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的激光核聚变研究,转到了一个更接地气的项目,筹集了200万美元,在加利福尼亚成立大行,开启了折叠自行车的创业。

  “我们不是要做最大的自行车公司,而是要做最好的折叠车公司”,对于未来如何发展,韩德玮将目光瞄在了折叠自行车这个高度细分的类别上,希望用技术立足。

  与传统山地车、公路车相比,折叠自行车最大的优势是轻便小巧,能够折叠放进汽车后备厢,节省空间,但它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车轮小,力量传递效果不高,骑行速度慢,只能满足出行需求。

  为此韩德玮带领团队利用技术解决折叠自行车这种小轮车在物理上的限制,这也就是后来消费者口中的“大行快车道”技术。

  利用DELTECH马甲线、超级下管等设计,让单梁折叠车变成稳固三角形,通过改变车架的受力分布,提高折叠车踩踏力量转换效率——率直接提升31%,能够让用户以25km/h的时速,轻松突破80KM大关。

  也正是这样的动力传输效九游体育官方平台率,让大行折叠自行车从大众印象中的通勤代步工具,变为体育竞赛类工具。

  在京东“折叠车热卖榜单”TOP 10中,永久折叠自行车2款入围,icolour、凤凰、京东京造均只有一款入围,而大行则占据半壁江山,热卖榜单TOP10中,大行占5款折叠自行车。

  更为重要的是,与凤凰、永久这些品牌500元以下,用低价换销量不同,大行入围的这5款折叠自行车,价格为808元至3448元,其中热卖榜单中排名第四的大行P8单车KBC083,其价格高达3412元。

  从这份销售榜单所体现的产品价格和销量排名上看,大行科工与凤凰、永久显然不是一个次元,一个是为了通勤代步,另一个则是竞技和城市骑行文化。

  “折叠自行车的本质是解决空间与效率的矛盾,而在城市出行方式持续进化的今天,这个命题始终存在。”

  曾经在韩德玮看来,大行只是一家垂直在折叠自行车领域的招商,但在用户看来,大行更像是代表一个城市时尚潮流和文化。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2024年折叠车闭眼买大行就对了!”“大行d7,颜值高,通勤很舒适”“大行是自行车‘爱马仕’小布的平替之王”……

  在一些骑行爱好者口中,大行科工是折叠自行车行业的“活化石”,是折叠车这一新品类的开创者和标准制定者。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2024年零售量、零售额计,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6.3%和36.5%。

  也就是说,按照最保守的销售量来看,国内每卖出四辆折叠自行车,就有一辆是大行折叠车,如果按照销售额估算,每三辆折叠车,就有一辆是大行。

  从这点看,大行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技术所带来骑行品质的提高,而是韩德玮借力,让大行折叠自行车成为国内中产阶级的消费风潮。

  彼时同露营、滑雪一起,骑行被视为中产三件套,在很多城市白领看来,自行车也不仅是通勤的交通工具,更是时尚生活的必备单品。

  在小红书与Keep联合发布的《2024年城市运动趋势报告》中,骑行在“社交型运动”中排名第一,女性骑行者增长率超过8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为5978.18万辆,较上年增长了7.9%。而这种骑行风潮也吹响了大行高速增长的折叠自行车“神话”。

  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大行科工全年销量为14.90万辆,营收为2.54亿元。但是到了2024年,其全年销量为22.95万辆,营收为4.51亿元。

  两年时间,大行销量增长54%、销售额增长78%,这样的速度不可谓不快,以致大行遇到了产能难题:其惠州工厂在2024年产能利用率高达103.9%,处于工厂生产能力饱和状态。

  对于大行来说,最大的忧虑不是外部的竞争对手,反而是自身,一是自身产能的提高,二是在交通工具电动化的趋势下,大行不应该只是折叠自行车。

  从2024年的销量来看,大行全年销售23万辆折叠自行车,比对10万辆的年产能,这就意味着大行自有工厂有着13万产能的缺口。

  而且据灼识咨询的预测数据,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8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5%。

  一方面是产能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未来市场需求的扩大,而此次融资,大行将4亿港元用于扩充产能,使其惠州工厂的产能提高到20万辆/年,来满足中产消费年轻群体对折叠自行车的需求。

  “传统自行车增长空间有限,我们必须抓住电助力车的机遇。但不同于那些昙花一现的网红品牌,大行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技术”,韩德玮在折叠车之外,为大行找到了另外一条新赛道——电动助力自行车。

  目前大行电助力车分别为电助力三轮车WAA473 、电助力折叠车KEA411RM、K-ONE三款车型,其中K-ONE拥有多种版本,其最高助力巡航里程能够达到100KM,远超目前电助力自行车助力60公里左右的水平。

  而此次IPO融资后,大行将15亿港元中的6亿港元用于电动化研发、5亿港元用户数字化升级,而这些投资也将为大行寻找后折叠自行车时代的新发展。

  15亿港元的融资,既是过去的成果,也是未来不得不面对的考题,对于83岁的韩德玮和大行科工而言,成功上市或许只是起点,如何化解产能扩张,如何补上电动化这关键一课,才是决定其“银发IPO”故事最终走向的核心命题。

搜索